豫园,上海的著名园林,始建于明嘉靖年间,从1559年至1577年建造完工,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,因是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,取意于“愉悦双亲,颐养天年”,故起名为“豫园”。1853年,上海小刀会起义时,豫园点春堂曾作为起义军的城北指挥部。豫园曾被誉为“奇秀甲于东南”,是一座揉和了我国明、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。
![001-6489 上海豫园九曲桥](http://www.ccnpic.com/image/b/001/001-6489.jpg)
ID:001-6489 上海豫园九曲桥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马经华
豫园地处上海人烟稠密的南市老城厢,因保存了比较完整的古代园林布局,故有“城市山林”之誉。豫园面积只有2万多平方米,但由于设计巧妙,闹中取静,园林布局具有吴越建筑特点,以虚实互映,疏密有致,被称为江南名园之一。
豫园可分为六个景区:大假山、万花楼、点春堂、会景楼、玉玲珑、得月楼,一进园门,迎面的建筑是三穗堂,是当年主人举行筵宴的地方。抬头仰望,“城市山林”的四字匾额,传神地反映了豫园所处的环境。
![107012-00375 上海豫园](http://107012.ccnpic.com/member/107012/b/107012-00375.jpg)
ID:107012-00375 上海豫园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马经华
一进园门,迎面的建筑是三穗堂,抬头仰望,“城市山林”的四字匾额,形象的反映了豫园所处的环境:周围是喧闹繁华的都市,园内则充满了山林野趣。穿过仰山堂,一座大假山隔池相望。山高12米左右,是用2000吨武康黄石堆叠而成,迂回曲折,气势磅礴。豫园的围墙,是由蜿蜒起伏的五条龙所组成的,龙头高昂,造型精致,栩栩如生,有吞云吐雾的气势。这两条龙,龙头相对,中间有一颗珠,被称为“二龙抢珠”。
豫园内的假山,是明代造园高手张南阳的创作。块块顽石堆彻的自然,层峦叠嶂,洞壑深邃,使游人有如进入深山。
![107012-00372 上海豫园](http://107012.ccnpic.com/member/107012/b/107012-00372.jpg)
ID:107012-00372 上海豫园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马经华
豫园内园系清康熙四十八年(公元1709年)建,全园面积仅2亩许,但山石池沼、大厅堂室、亭轩楼台一应俱全,花墙小廊,布置得宜,益使小园曲折迂回,疏密有致。内园还新建有古戏台一座。“点春堂”,因宋代文豪苏东坡的诗句“翠点春妍”而得名,“点春”在这里暗喻点看喜欢的戏曲和演员的意思,因为对面就是一座大戏台。“点春堂”曾是太平天国时期上海小刀会起义军的指挥所。
“玉华堂”前,临水而立的三座石峰,中间一座,便是著名的“玉玲珑”它与苏州留园的“瑞云峰”,杭州花圃的“皱云峰”合称为江南园林的三大名石,它高3.3米,石上有72个孔洞,从下面烧一烛香,上面会孔孔冒烟,从上面浇一盆水,下面又会洞洞流泉,相传是宋代花石纲的流散物,至今立在这里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。
![107012-00389 上海豫园](http://107012.ccnpic.com/member/107012/b/107012-00389.jpg)
ID:107012-00389 上海豫园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马经华
豫园的围墙,上饰游龙蜿蜒起伏,把园林30多亩的地方分隔成不同的景区,以虚隔作幛景,似隔非隔透出园林丰富的景层,成为豫园内一大特色。
园外商肆栉比,中国著名的豫园小商品市场就在这里,与园林建筑浑然一体。毗邻豫园的城隍庙,原为一座古庙,光绪年间,在庙前后逐渐聚集了不少江湖艺人,加上附近开设有不少茶馆、食肆,这一带变得异常热闹,极富地方色彩。
![001-6415 上海豫园九曲桥茶楼](http://www.ccnpic.com/image/b/001/001-6415.jpg)
ID:001-6415 上海豫园九曲桥茶楼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马经华
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,豫园被英国军队强占并破坏起,至清光绪初年(1875年)后,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、糖业、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,建为公所,然后到解放前夕,豫园旧有园景日见湮灭。
现在我们看到的豫园,是1956年至1961年修缮的,现豫园占地三十余亩,楼阁参差,山石峥嵘,树木苍翠,以清幽秀丽,玲珑剔透见长,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,体现出明清两代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。 (CCN传媒图片网 孟波)
(文章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)